圖像小說《餵養幽靈:一部圖像回憶錄》(MCD,2024)由泰莎·赫爾斯創作,於5月5日公布榮獲普立茲獎。
《餵養幽靈》是普立茲獎史上第二部獲獎的圖像小說,首部為1992年阿特·史畢格曼的《鼠》,當時獲頒特別獎項。與《鼠》不同的是,《餵養幽靈》在「回憶錄或自傳」類別勝出,擊敗全球頂尖英文散文作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部作品是赫爾斯的圖像小說處女作。
普立茲獎被視為美國新聞、文學與音樂領域的最高成就,全球聲望僅次於諾貝爾獎。
儘管這項殊榮對漫畫產業意義重大,獲獎消息卻未獲廣泛關注。宣布至今兩週,僅有《西雅圖時報》、《出版人週刊》及重要漫畫新聞媒體《Comics Beat》等少數媒體報導。

歷經近十年創作,普立茲獎委員會盛讚該作為「一部撼動人心的文學藝術與發現之作,透過插畫鮮活呈現三代中國女性——作者、母親與外婆——以及隨家族史傳承的創傷經歷」。
這部回憶錄貫穿中國歷史對三代人的影響。赫爾斯的外婆孫儀曾是上海記者,遭逢1949年共產黨勝利的動盪。逃亡香港後,她寫下暢銷回憶錄描述迫害與求生經歷,卻因精神崩潰未能康復。
赫爾斯成長過程中目睹母親與外婆飽受未癒創傷與精神疾病折磨。為逃避陰影,她遠赴世界最偏遠地區,最終仍得回歸直面家族傳承的恐懼,這份世代重擔透過親情得以緩解。
「我感覺必須訴說這個故事。家族的幽靈如此要求,」赫爾斯在近期訪談中分享,「《餵養幽靈》開啟了九年歷程,讓我擁抱家族遺產。」
然而,這部處女作可能是赫爾斯最後一部圖像小說。「圖像小說創作的孤獨模式不適合我,」她在另一次訪談中提到,「我的創造力需要與世界互動。」其個人網站揭示下一階段計畫:將以嵌入式漫畫記者身份,隨野外科學家、原住民社群及非營利組織深入偏遠地區工作。
無論未來走向為何,《餵養幽靈》值得漫畫圈內外給予更廣泛的讚譽。